法专家认为:对抗中国不符合法国逻辑
参考消息网11月17日报道 法国“大西洋”新闻网站11月7日刊载题为《对华关系:马克龙五年任期的成绩单喜忧参半》的报道。全文摘编如下:
对法国总统马克龙自上任以来的对华政策可以进行怎样的总结?从战略上来说,法国需要怎样的立场?针对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合作研究员、汉学家埃马纽埃尔·林科。
“大西洋”新闻网站问:马克龙已经执政四年多。我们能从他的对华政策中得出什么结论?他成功地树立起自己的“品牌”了吗?
埃马纽埃尔·林科答:马克龙曾承诺每年至少访问中国一次。到他卸任之时,疫情大流行应该不会给他留出时间来兑现这个承诺。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最终变得紧张,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。布鲁塞尔从北京的“合作伙伴”转变为“系统性对手”,在去年12月还冻结了投资协议。正是在这种紧张背景下,双边关系受损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欧盟对中国的脆弱性与马克龙的这种转变有关。毫无疑问的是,在爱丽舍宫的议程上,中国仍然是优先事项。然而,澳大利亚取消了订购我们潜艇的合同,这也许会促使行政当局彻底审核其所谓的“印太战略”。在我看来,这属于“因祸得福”,因为该项目属于与中国对抗的逻辑,由美国及其最亲密的“盎格鲁圈”盟友推动。这不属于我们的逻辑,也不是我们的故事。我们与中国的关系由来已久,我们应当通过对话和尊重差异来保持这种关系。
答:是一致的,因为法国公众和政府都摆脱了对中国的迟钝状态;自希拉克时代以来,这种迟钝状态曾占据主导地位。无论如何,中国都是一个“不可绕过”的大国,我们必须与之打交道。人和组织机构会消逝,国家却将存在。因此,法国保持与中国的沟通渠道至关重要。
问:从战略上讲,法国对华应采取怎样的立场?
答:中国市场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。在气候等关键问题上,我们不能忽视中国。很简单,我们必须重新变得务实,多些谋划,不要过于被意识形态确定性所束缚。简而言之,我们必须自我更新。但愿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带给我们这样做的机会。
[法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